地藏经结缘网
标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一

来源:地藏经结缘网作者:澄观大师 译时间:2019-06-26 15:54:3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一之一 盟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着无缚解脱回向。  第九无着无缚解脱回向长行中亦先明位行后显位果前中亦三。  今初牒名徴起谓理智无依不为能所见着相惑所缚由此即名解脱此约行体释之故本业云以诸法无二般若无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一之一 盟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着无缚解脱回向。

  第九无着无缚解脱回向长行中亦先明位行后显位果前中亦三。

  今初牒名徴起谓理智无依不为能所见着相惑所缚由此即名解脱此约行体释之故本业云以诸法无二般若无生二谛平等三世一合相故又解脱者亦作用自在如不思议等此约行用由摄善根皆用回向普贤三业无边自在德用故(今初等者约行释无缚着引证中诸法无二所见无着般若无生能见无着二谛平等通上所结诸法即无二般若即无生三世一合相竖论无着一合相言文在三世义通前三一者一切法无二二者般若无知三者上二契合)。

  于何无缚着耶谓心等十以自身有心身口业果及所作佛事有世界佛刹众生法智等故不为何等所缚着耶略如上说别有十事五对一由离凡故不缚生死以出小乘不着二乘二离六识取不缚外境离第七执不着于内三离现行缚无种子着四不取有缚不执空着五无惑障缚无智障着皆缚粗着细若约一事由着故缚义如总中或缚着一义(于何已下三约解释解脱之言具有五义一生死为能缚由离凡故不缚言不缚生死者不为生死所缚耳此即相不缚不着二乘即所见不着二境相不缚能见不着三现惑不缚所见不着种子即所见故四有不能缚所见空不能着五惑不能缚见智不着故虽十事不出相惑及能所见也)此约无碍大用受名通能所回向约脱惑障无缚无着即是解脱约用解脱乃无缚着之解脱若望心等亦是无缚着之心即上体用并为其性。

  佛子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所谓于出生死心生尊重于摄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悔诸过业心生尊重于随喜善根心生尊重于礼敬诸佛心生尊重于合掌恭敬心生尊重于顶礼塔庙心生尊重于劝佛说法心生尊重于如是等种种善根皆生尊重随顺忍可。

  第二广释中分三一明所回善根二佛子下能回向行三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如三世下明回向成益今初先总标尊重以一毫之善皆佛因故无非佛所流故次所谓下别显后于如是下总结并可知(以一毫下即生公解法华一毫之善发迹显佛举手低头皆已成佛言无非佛流即涅盘意乃至外道典籍亦佛法流况内法耶大小等教皆从如来大悲所流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彼善根皆生尊重随顺忍可时究竟欣乐坚固信解自得安住令他安住勤修无着自在积集成胜志乐住如来境势力增长悉得知见。

  第二回向行中二先仍前进修拟将回向二以诸下正明行愿今初亦二先总牒前后究竟下别显修相文有十句前五修前即释尊重等言谓一欣乐故尊重二信解故忍可三自随顺四今他顺五总显无着以该上四后五进修一积集胜进二志乐普贤无方德用三上入佛境四善根增势五知见逾明。

  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身业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清净普贤语业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圆满普贤意业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发起普贤广大精进。

  第二正明愿行中义有十门文分为二第一广显其相二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彼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心无缚下总结多门前中分二先明众生及菩提回向后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回向不分别下实际回向前明广大后显甚深广大回向有六十一门甚深之内有二十门并前尊重进修复二十门总有百一门显圆融无尽深广无碍为大回向就广大六十一门广显普贤自在德用大分为二初之四门总显余皆别明今初前三成三业以下诸门不出三业故后一精进通?万行故于中无着无缚解脱心是能回之心成就普贤身业正是所向他皆仿此前诸善根即是所回故以诸善根之言下流八十门内此一回向不愿成佛愿成普贤者以普贤通于位前及以位后得道不舍因行穷尽生界利乐有情故愿成普贤兼二回向下别显中一一门内皆摄法界自在德用或理或行或智或境或自行或化生或体或用或因或果或人或法皆各总摄一切法故不可相从(愿成普贤者位后普贤是佛即向菩提等觉位前即向众生)。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具足普贤无碍音声陀罗尼门其声广大普遍十方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具足普贤见一切佛陀罗尼门恒见十方一切诸佛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解了一切音声陀罗尼门同一切音说无量法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一切劫住陀罗尼门普于十方修菩萨行。

  别科略分为二初二十三门显普贤自分究竟即位中普贤后三十四门显普贤胜进究竟即位后普贤二分无碍是普贤德前即因圆果满后即得道不舍因行故二段中皆含因果今初分三初四成普贤总持德二有十二愿成普贤自在力用三有七愿愿成普贤行然诸门德多约三业今初总持亦具三业初一语业总持二身业见佛三意业解了后一三业用之时处标名约时辨用就处文互显耳。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于一众生身中示修一切菩萨行尽未来劫常无间断如一众生身一切众生身悉亦如是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普入一切众道场普现一切诸佛前修菩萨行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佛自在力于一门中示现经不可说不可说劫无有穷尽令一切众生皆得悟入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佛自在力于种种门中示现经不可说不可说劫无有穷尽令一切众生皆得悟入其身普现一切佛前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念念中令不可说不可说众生住十力智心无疲倦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于一切众生身中现一切佛自在神通令一切众生住普贤行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于一一众生语言中作一切众生语言令一切众生一一皆住一切智地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于一一众生身中普容纳一切众生身令皆自谓成就佛身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能以一华庄严一切十方世界。

  第二力用中复二初九愿一多摄入自在文有三业化时处等可知。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出大音声普遍法界周闻一切诸佛国土摄受调伏一切众生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尽未来际不可说不可说劫于念念中悉能遍入一切世界以佛神力随念庄严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尽未来际所住之劫常能遍入一切世界示现成佛出兴于世。

  后三广大自在可知。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一光普照尽虚空界一切世界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得无量智慧具一切神通说种种法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入于如来尽一切劫不可测量神通智慧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住尽法界诸如来所以佛神力修习一切诸菩萨行身口意业曾无懈倦。

  第三成普贤行中分二初四愿成神通。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不违于义不坏于法言词清净乐说无尽教化调伏一切众生令其当得一切诸佛无上菩提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入一法门时放无量光照不思议一切法门如一法门一切法门皆亦如是通达无碍究竟当得一切智地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住菩萨行于法自在到于普贤庄严彼岸于一一境界皆以一切智观察悟入而一切智亦不穷尽。

  二有三愿愿成四辩初一总具四辩次二别显法义初法后义即显果满究竟。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始从此生尽未来际住普贤行常不休息得一切智悟不可说不可说真实法于法究竟无有迷惑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业方便自在得法光明于诸菩萨所行之行照了无碍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得一切方便智知一切方便所谓无量方便不思议方便菩萨方便一切智方便一切菩萨调伏方便转无量法轮方便不可说时方便说种种法方便无边际无畏藏方便说一切法无余方便。

  第二始从此生下明胜进究竟而言因者乃果中之因于中分三初有九门摄法广大自在德次有十五门相即相入重重德后有十门明微细容持甚深德初中分六初三愿成智前一实智后二方便智初是照行方便后一照方便之方便。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住普贤行成就身业令一切众生见者欢喜不生诽谤发菩提心永不退转究竟清净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得了一切众生语言清净智一切言词具足庄严普应众生皆令欢喜。

  二有二愿成利益不空三业。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住普贤行立殊胜志具清净心得广大神通广大智慧普诣一切广大世间广大国土广大众生所说一切如来不可说广大法广大庄严圆满藏。

  三有一愿广大三业广大众生者具大心故。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满普贤回向行愿得一切佛清净身清净心清净解摄佛功德住佛境界智印普照示现菩萨清净之业善入一切差别句义示诸佛菩萨广大自在为一切众生现成正觉。

  四一愿成清净三业。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勤修普贤诸根行愿得聪利根调顺根一切法自在根无尽根勤修一切善根根一切佛境界平等根受一切菩萨不退转记大精进根了知一切佛法金刚界根一切如来智慧光照金刚??根分别一切诸根自在根安立无量众生于一切智根无边广大根一切圆满根清净无碍根。

  五一愿诸根三业别有十四根皆以胜用增上光显义故立以根名初聪利等三根约眼等六兼五受根聪利者领览敏疾故调顺者内无刚强故自在者外境不牵故余约信等五根初一信根信心无尽故亦兼命根次一进次一念唯念佛平等故次一定及精进以不退转是定义故余七皆慧(别有十四根者按经文数有十四义合二十二根如俱舍第十一明皆以胜用者彼论解根有二义此依萨婆多宗故彼论云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解云根体胜故为最胜根用胜故名为自在体用双彰名为光显由有最胜自在光显名为增上将增上义以释根也论云此增上义谁望于谁释曰谓二十二根望谁增上颂曰传说五于四四根于二种五八染净中各别为增上释曰传说五于四者眼等五根于其四事能为增上一庄严身二导养身三生识等四不共事释曰初盲聋等非庄严故二眼见耳闻避险难故香味触三是段食性能受用故三生识等等取心所四不共事眼唯见等言四根于二种者谓男女命意名为四根各于二种而得增上男女于二得增上者一有情异谓男女类别二分别异谓形相言音乳房等别命根二者一能续过去众同分二能持现在众同分意根二者一能续后有二自在随行谓经云心能导世间即自在义心能遍摄受即随行义如是一心法皆自在随行言五八染净中者五谓乐等五受八谓信等五根三无漏根谓五受顺三毒染信等八根顺清净法随生长故论次叙异说云了自境增上总立于六根(谓??识了境根名增上)从身立二根女男性增上(同前分别)于同住杂染清净增上故应知命五受信等立为根释曰谓下二句由上二句得增上义故立以根名谓命根于同分住得增上等五受于染法得增上信等于暖顶位中伏诸烦恼引圣道故大同前解颂云未知当知根具知根亦尔于得后后道涅盘等增上释曰言亦尔者类显一一各能为根未知根是见道已知根是修道具知根是无学道未知于已知根道有增上用见道引修道故已知于具知道有增上用引无学故具知于涅盘有增上用由具知根心得解脱心若解脱方证涅盘故已知是未知之后具知是已知之后故言后后更有异说未知已知各于自道断惑增上具知于现法乐住得增上已知根义正义所立二十二根经中略无男女二根余皆具有兼五受根者颂云身不悦名苦(损恼义故)即此悦名乐(摄养义故)及三定心悦(谓第三禅五识无故无有身乐心悦名乐)余处悦名喜(余处谓初二禅及欲界处心悦名喜)心不悦名忧中舍二无别(中谓非苦非乐此处中故名为舍根舍在身心同无分别任运而生故虽通二身心二舍同一舍根耳)见修无学道依九立三根者释曰九谓意喜乐舍信等五根若在见道依此九立未知当知根修道及无学亦依九立已知具知论云如是三名因何而立谓在见道有未曾知当知行转故说彼名未知当知根解云即见道十五心八忍七智如苦法忍与疑得俱未知苦谛名未曾知后至智位必当知故名为未知当知根如苦忍既尔诸余七忍亦然故忍总名未知当知中间七智虽能正知良由知谛未遍中间起故亦名未知当知故说彼在见道行者名未知当知又论云若在修道无未知当知但为断除余随眠故即于彼境复数数知是故说彼名为已知释曰从道类智已去乃至金刚喻定皆名修道若在修道上下八谛总故知竟无未曾知但为断除迷事烦恼贪瞋痴慢四随眠故于四谛境复数起智知名为已知又论云在无学道知已已知故名为知(此释知也谓尽智无生智作知已已知之解故名为知)有此知者名为具知(此释具义有此者成就义也约成释具也)或习此知已成性者名为具知(此第二解约习释具也)谓得尽智无生智故如实自知我遍知苦不复更知乃至广说释曰即以尽无生智为具知根体四谛之上各有尽无生义故云乃至论彼所有根名未知当知根等者此释名谓彼未知等行者身中所有此根故名未知根等也余如俱舍根品广明信等五根前?已释命根之义问明品说以不退转者以精进言经文自有定但有义故以不退当之进谓进趣定谓不动故)金刚界根者义兼定慧金刚三昧即是定故金刚正智即是慧故界即是性智了心性名上定故亦即未知当知根现观位中得不坏故(金刚界根者释此一根?文有二一正释二傍通今初有四一双标定慧二金刚三昧下示定三金刚正智下示慧四界即是性释于界言通定慧义智了心性者智了即慧契性不动是定然此根体通智通心二俱名根故第六回向施心中云愿一切众生得万字相庄严金刚界心心体性坚即金刚心智符心王同不可坏心智俱能坏惑坏惑亦即利义受金刚名金观心性义含王所亦即未知者二傍通也金刚定慧即等妙觉今欲具三无漏根故以此当未知根未知根正在见道何有金刚之义故言现观位中得不坏故现观即见道谛现观也现观之义十地广释)金刚??者??通事理及能所故即已知根已成智故离世间品云如金刚根证知一切诸法性故即此界根又云金刚光??根普照一切佛境界故佛境有二一所观境通于事理二分齐境即能观智亦得称境(金刚焰下文中有二一正释金刚??焰金刚如灯??焰如教故双了事理言及能所者照境为所亦兼照于能观智也即已知根者通照事理如修道中故二离世间下引证双证前二根初证界根知法性故二又云金刚光焰根即证前焰根双照之义先举经后佛境有二下释同一所知中已通事理二分齐境有能观智故前释云焰通事理及能所故后二具知根三无漏根具矣然心名根清净心王于无分别智有所依增上义故二智名根即于后后道涅盘得增上故如前论释大小乘说六入等殊三得成根义类相似故得引于俱舍文证人常了故)次三调化后二果圆惑净即具知根也。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得一切菩萨神力所谓无量广大力神力无量自在智神力不动其身普现一切佛刹神力无碍不断自在神力普摄一切佛刹置于一处神力一身遍满一切佛刹神力无碍解脱游戏神力无所作一念自在神力住无性无依神力一毛孔中次第安立不可说世界遍游法界诸佛道场示诸众生皆令得入大智慧门神力。

  六一愿神力三业文虽缺语义亦兼具。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入普贤门生菩萨行以目在智于一念顷普入无量诸佛国土一身容受无量佛刹获能严净佛国土智恒以智慧观见无边诸佛国土永不发起二乘之心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方便行入智慧境界生如来家住菩萨道具足不可说不可说无量不思议殊胜心行无量愿未曾休息了知三世一切法界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清净法门于一毛端量处悉包容尽虚空遍法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国土皆使明见如一毛端量处遍法界虚空界一一毛端量处悉亦如是。

  第二即入重重德中分六初三入普贤门一行门二智门三法门。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深心方便于一念心中现一众生不可说不可说劫念心如是乃至现一切众生尔许劫念心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入普贤回向行方便地于一身中悉能包纳尽法界不可说不可说身而众生界无所增减如一身乃至周遍法界一切身悉亦如是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大愿方便舍离一切想倒心倒见倒普入一切诸佛境界常见诸佛虚空界等清净法身相好庄严神力自在常以妙音开示演说无碍无断令其闻者如说受持于如来身了无所得。

  二有三愿成普贤方便一深心方便以契理深心故于一心能现多心二回向方便一身悉包一切但向一身已向一切故云方便三大愿方便以无得心入佛境故。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住菩萨地于一念中入一切世界所谓入仰世界覆世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网一切处广大世界以因多罗网分别方便普分别一切法界以种种世界入一世界以不可说不可说无量世界入一世界以一切法界所安立无量世界入一世界以一切虚空界所安立无量世界入一世界而亦不坏安立之相悉令明见。

  三有二愿入普贤位初一始入于地故能入刹无碍。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习普贤菩萨行愿得佛灌顶于一念中入方便地成满安住众行智宝悉能了知一切诸想所谓众生想法想刹想方想佛想世想业想行想界想解想根想时想持想烦恼想清净想成熟想见佛想转法轮想闻法界了想调伏想无量想出离想种种地想无量地想菩萨了知想菩萨修习想菩萨三昧想菩萨三昧起想菩萨成想菩萨坏想菩萨殁想菩萨生想菩萨解脱想菩萨自在想菩萨住持想菩萨境界想劫成坏想明想暗想昼想夜想半月一月一时一岁变异想去想来想住想坐想睡想觉想如是等想于一念中悉能了知而离一切想无所分别断一切障无所执着一切佛智充满其心一切佛法长其善根与诸如来等同一身一切诸佛之所摄取离垢清净一切佛法皆随修学到于彼岸。

  后一终成故得灌顶成智于中三初标能所知次所谓下列所知想有五十二其业行界解根等皆十力智所知如初会释余亦摄在其内持谓执持善恶地谓断证分齐菩萨成者解行正命菩萨坏者戒见邪命余皆可知(其业行界下?以十力摄五十二于文有二先知众生后知菩萨前中有十七想众生是总十力皆是化生事故余即明十力所知初有五想皆处非处于佛法等相应为处不相应者名非处故二业力三行即禅定行四界力五解力六根力七时即宿住八持即遍趣行遍持善恶至诸趣故九烦恼下三想即漏尽力十见佛想即天眼智力想取其相皆了知故从法轮想下知菩萨亦不出十力所知恐繁不配)后如是等想下结能知德谓离四过失具五功德(谓离四过等者从一切佛智下即具五功德)。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为一切众生修普贤行生大智宝于一一心中知无量心随其依止随其分别随其种性随其所作随其业用随其相状随其思觉种种不同靡不明见以无着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大愿智宝于一处中知于无量不可说处如于一处于一切处悉亦如是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习普贤行业智地于一业中能知无量不可说不可说业其业各以种种缘造明了知见如于一业于一切业悉亦如是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习普贤知诸法智于一法中知不可说不可说法于一切法中而知一法如是诸法各各差别无有障碍无违无着。

  四有四愿成普贤智一成行智无机不知以化众生为其行故二大愿智无处不知愿遍化故三穷业智了因缘故四知法智知化法故。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住菩萨行得具普贤无碍耳根于一言音中知不可说不可说言音无量无边种种差别而无所着如于一言音于一切言音悉亦如是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智起普贤行住普贤地于一一法中演说不可说不可说法其法广大种种差别教化摄受不可思议方便相应于无量时于一切时随诸众生所有欲解随根随时以佛音声而为说法以一妙音令不可说道场众会无量众生皆悉欢喜一切如来所无量菩萨充满法界立殊胜志生广大见究竟了知一切诸行住普贤地随所说法于念念中悉能证入一刹那顷增长无量不可说不可说大智慧聚尽未来劫如是演说于一切刹修习广大虚空等行成就圆满。

  五有二愿愿成普贤听说初耳无不听次舌无不演。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习普贤诸根行门成大行王于一一根中悉能了知无量诸根无量心乐不思议境界所生妙行。

  六有一愿成知根德一摄一切于中言大行王者以遍知根于化行自在故一根知一切根者有二义一约理融二约事别谓如一人有多乘根性一一乘中有无量品如声闻中有信行法行等此二通有退思护住等上中下根随于一品复有信等种种善根之异(如声闻等此二通有退思护住者俱舍二十五云阿罗汉有六谓退至不动前五信解生总名时解脱后不时解脱从前见至生释曰契经说有六阿罗汉一者退法谓遇少缘便退所得二者思法谓惧退失恒思自害三者护法谓于所得喜自防护四安住法无胜退缘虽不自护亦能不退无胜加行亦不增进五堪达法谓性堪能好修练根速达不动六不动法不为烦恼所退动故前五种性从无学位信解性生此五总名时解脱也以要待时方能入定及心解脱言待时者此有六种一得好衣二得好食三得好卧具四得好处五得好说法师六得好同学后不动性名不时解脱谓是利根以不待时便能入定及心解脱故从无学位见至性生释曰论云从无学位信解生等者二十三论云第十六心随三向住果名信解见至亦由钝利别释曰随三向住果者随三向人至住三果随钝利根得名不同若钝根人名为信解若利根者名为见至前随信行今名胜解谓由信故胜解相显名为信解前随法行今名见至谓由向见得至果见故名见至此二圣者信慧互增故标信解见至名别言谓由向见得至果见者以法行人见理情多故次前论云且依见道十五心位建立众圣有差别者颂曰名随信法行由根钝利别具修惑断一至五向初果断次三向二离八地向三释曰初二句明见道位中有二圣者谓根钝者名随信行彼于先时随信他言而行义故若利根者名随法行彼于先时由自披阅契经等法随行义故此上二句下?更释此中相承故具出之下四句即前二圣于见道位为三向释曰梵行品已引取意不同今复引之谓于先时未以世道断欲修惑名具修惑此为一人或有漏道断于一品至于五品即为五人兼前六人至见道中名初果向趣预流果故若断六七八品名为次三此有三人至见道中名向第二果也言难八地向三者谓断欲界第九品为一人次四禅三空为七地名九品七九六十三兼前欲界一品故有八地为六十四人至见道中名第三果向故上总有七十三人皆在见道故见道中名为信行法行至第十六心去修道位中三果圣人名信解见至至罗汉位名时解脱不时解脱故如声闻中有信行法行等此二通有退思护住等者信行至罗汉有前五见至至罗汉为不动等即等取堪达不动就前五中有上中下据法华中则不动罗汉亦有上中下三根声闻悟不同故五百千二百亦称下故况前见道之内有多种人亦是上中下也言随于一品后有信等者如一下根亦具五根而于五中互有胜劣有人定增有慧增等故其根品多不同也今菩萨理观深玄于一根中能都照耳)。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住普贤行大回向心。

  第三得色甚微细下十门明愿得普贤微细知法以所知之事幽微故能知之智微细微细有二一准无性摄论以难知故二就经宗于一法中有一切法炳然齐现故如文云众生业报微细等即约初义如在母胎等通于二义十门即为十段第一明世间法微细瑜伽云色微细性有三一损减微细性即?至极微二种类微细性谓如风等色中有色三心自在转微细性即色无色界色如经说有天住一毛端量地处展转无碍此三即难知微细也余之难知类此各有异义文中分三初标得所依(一准无性者即第一论释阿陀那识甚微细言论意云深拣世智细拣声闻故论释甚深云诸声闻对难了知是故不为声闻等开示此识彼不求微细一切智故释曰本论虽但云细释有微细之言辩公亦云此等并难知故衍法师云所知之事幽微故能知之智微细亦难知义也)。

  得色甚微细智身甚微细智刹甚微细智劫甚微细智世甚微细智方甚微细智时甚微细智数甚微细智业报甚微细智清净甚微细智。

  次得色下列所得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一之一

  音释

  欣乐

  (乐五教切)。

  疲倦

  (疲音皮劳乏也倦渠卷切懈也)。

  诽谤

  (诽敷尾切非议也谤补旷切讪也)。

  逾

  (云俱切越也)。

  仿

  (妃两切效也)。

  数数

  (生角切音朔频频也)。

  ?

  (思积切音昔同析分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一之二 盟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如是等一切甚微细于一念中悉能了知而心不恐怖心不迷惑不乱不散不浊不劣其心一缘心善寂定心善分别心善安住。

  后如是等下结能知之德不怖甚深不迷理事乱谓错谬散谓不专浊谓垢染劣无堪任今皆反此上明离过下显成德一缘谓专注一境故不散善寂谓心境两亡故不乱即定而知名善分别故不迷即照而止名善住故不怖此能知之德以在初门义通下九皆应尔知(一缘谓专注者释曰此下成德翻上诸过而小不次一缘成上不散以善寂成上不乱以善分别成上不迷以善住成上不怯怖)。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住菩萨智修普贤行无有懈倦能知一切众生趣甚微细众生死甚微细众生生甚微细众生住甚微细众生处甚微细众生品类甚微细众生境界甚微细众生行甚微细众生取甚微细众生攀缘甚微细如是等一切甚微细于一念中悉能了知。

  第二知众生趣微细智住谓住寿余并可知。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立深志乐修普贤行能知一切菩萨从初发心为一切众生修菩萨行甚微细菩萨住处甚微细菩萨神通甚微细菩萨游行无量佛刹甚微细菩萨法光明甚微细菩萨清净眼甚微细菩萨成就殊胜心甚微细菩萨往诣一切如来道场众会甚微细菩萨陀罗尼门智甚微细菩萨无量无畏地一切辩才藏演说甚微细菩萨无量三昧相甚微细菩萨见一切佛三昧智甚微细菩萨甚深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大庄严三昧智甚微细菩萨法界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大自在神通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尽未来际广大行住持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出生无量差别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出生一切诸佛前勤修供养恒不舍离三昧智甚微细菩萨修行一切甚深广博无障无碍三昧智甚微细菩萨究竟一切智地住持行智地大神通地决定义地离翳三昧智甚微细如是等一切甚微细悉能了知。

  第三知菩萨行德微细智列所得中有二十句前十别类后十同明三昧。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

  第四知菩萨位德大用智于中三初标所修。

  悉知一切菩萨安立智甚微细菩萨地甚微细菩萨无量行甚微细菩萨出生??向甚微细菩萨得一切佛藏甚微细菩萨观察智甚微细菩萨神通愿力甚微细菩萨演说三昧甚微细菩萨自在方便甚微细菩萨印甚微细菩萨一生补处甚微细。

  次悉知下列所得有四十一种初十一事位行成满。

  菩萨生兜率天甚微细菩萨住止天宫甚微细菩萨严净佛国甚微细菩萨观察人中甚微细菩萨放大光明甚微细菩萨种族殊胜甚微细菩萨道场众会甚微细菩萨遍一切世界受生甚微细菩萨于一身示现一切身命终甚微细菩萨入母胎甚微细菩萨住母胎甚微细菩萨在母胎中自在示现一切法界道场众会甚微细菩萨在母胎中示现一切佛神力甚微细菩萨示现诞生事甚微细菩萨师子游行七步智甚微细菩萨示处王宫巧方便智甚微细菩萨出家修调伏行甚微细菩萨菩提树下坐道场甚微细菩萨破魔军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微细如来坐菩提座放大光明照十方界甚微细如来示现无量神变甚微细如来师子吼大涅盘甚微细如来调伏一切众生而无所碍甚微细如来不思议自在力如金刚菩提心甚微细如来普护念一切世间境界甚微细如来普于一切世界施作佛事尽未来劫而无休息甚微细如来无碍神力周遍法界甚微细如来于尽虚空界一切世界普现成佛调伏众生甚微细如来于一佛身现无量佛身甚微细如来于去来今三世中皆处道场自在智甚微细。

  后生兜率下三十事明位满大用现八相等其中有菩萨佛名因果之异皆是用中之事耳其微细之事离世间品及不思议法品广明。

  如是等一切微细悉能了知成就清净普能示现一切世间于念念中增长智慧圆满不退善巧方便修菩萨行无有休息成就普贤回向之地具足一切如来功德永不厌舍菩萨所行出生菩萨现前境界无量方便皆悉清净普欲安隐一切众生修菩萨行成就菩萨大威德地得诸菩萨心之乐欲护金刚幢回向之门出生法界诸功德藏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入诸菩萨深妙法门演说一切真实之义于法善巧无所违失起大誓愿不舍众生于一念中尽知一切心非心地境界之藏于非心处示生于心远离语言安住智慧同诸菩萨所行之行以自在力示成佛道尽未来际常无休息一切世间众生劫数妄想言说之所建立神通愿力悉能示现。

  三如是下结能知德谓成普贤自在行德德亦名益此德通从诸智而生亦可别配恐厌繁文于中云心非心等者以识缘境名为心地以智了境名非心地识所了境通于善恶善唯有漏智所了境唯无漏善漏无漏境心能含之心即名藏故晋经云究竟了知思议不思议地诸功德藏言于非心处示生于心者即非心量之心量也由此故能离言语道安住智等故晋经云于不思议出生思议示诸法门离言语道上经云菩萨住是不思议于中思议不可尽入此不可思议处思与非思俱寂灭即斯义也以心与非心生灭真如非即离故不为此释令人误解谓使无情有心设令无情有心既云示生于理无失余文可知(识所了境者无分别是智有分别是识故晋经下证成上义思议是心地不思议非地也此中心地不同心地法门于非心下于中有二初正释二拣滥言即非心量之心量者此有二义若楞伽云非心为心量我说为心量者此拂迹入玄谓以非心量为遣心量若以非心量为是斯即心量二者不同上意谓非心量即不思议之心量者不碍心量故引第八回向证之住不思议即非心量思议不可尽即之心量以二相即夺故有下半俱寂灭也以心与非心下引义证成不为此释下第二拣滥人多误解情作非情非情作情故下又纵云设言于非心处示生于心是非情为情者既言示生非真无情为有情矣)。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

  第五知众生界智其第二知众生趣即十力中自业智境此知生界即是性异十力之中种种界智境故晋经云入众生性微细也文中亦三初标德所依。

  得一切众生界甚微细智所谓众生界分别甚微细智众生界言说甚微细智众生界执着甚微细智众生界异类甚微细智众生界同类甚微细智众生界无量趣甚微细智众生界不思议种种分别所作甚微细智众生界无量杂染甚微细智众生界无量清净甚微细智。

  次得一切下列所得智于中十句初总所谓下别别言众生界分别等者亦可言众生分别界等一分别者自性强思起邪见等二言说界者依邪师教名言熏习等三谓戒见等四五可知六欲求趣天有求趣静虑邪梵行求趣无色无想各谓为涅盘故七谓诸行界诸求众生行各异故随一邪求有裸形等种种殊故八多贪瞋等杂染异故九闻一乘三乘无量乘等皆清净故又染净二句通前七句谓有染分别净分别等又通有四义故甚深微细一颠倒即空故二理有真实故三缘成离念故四相入无羁故。

  如是等一切众生界境界甚微细于一念中能以智慧皆如实知广摄众生而为说法开示种种清净法门令修菩萨广大智慧化身无量见者欢喜以智日光照菩萨心令其开悟智慧自在。

  三如是下结能知德业初结德后广摄下明作业亦有通别思以配之。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为一切众生于一切世界修普贤行得尽虚空界法界一切世界甚微细智。

  第六知世界智文三初总标。

  所谓小世界甚微细智大世界甚微细智杂染世界甚微细智清净世界甚微细智无比世界甚微细智种种世界甚微细智广世界甚微细智狭世界甚微细智无碍庄严世界甚微细智遍一切世界佛出现甚微细智遍一切世界说正法甚微细智遍一切世界普现身甚微细智遍一切世界放大光明甚微细智尽一切世界示现诸佛自在神通甚微细智尽一切世界以一音声示一切音甚微细智入一切世界一切佛刹道场众会甚微细智以一切法界佛刹作一佛刹甚微细智以一佛刹作一切法界佛刹甚微细智知一切世界如梦甚微细智知一切世界如像甚微细智知一切世界如幻甚微细智。

  次所谓下别显有二十一智初九直语器界次九明其受用其一多相作亦是菩萨受用后三正知无取着故。

  如是了知出生一切菩萨之道入普贤行智慧神通具普贤观修菩萨行常无休息得一切佛自在神变具无碍身住无依智于诸善法无所取着心之所行悉无所得于一切处起远离想于菩萨行起净修想于一切智无取着想以诸三昧而自庄严智慧随顺一切法界。

  三如是下显能知德于中亦有通别别可思之。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入普贤菩萨行门。

  第七知法界智此显即理之事法界故云一切法界即事之理复云不生等亦初标所修。

  得无量法界甚微细智演说一切法界甚微细智入广大法界甚微细智分别不思议法界甚微细智分别一切法界甚微细智一念遍一切法界甚微细智普入一切法界甚微细智知一切法界无所得甚微细智观一切法界无所碍甚微细智知一切法界无有生甚微细智于一切法界现神变甚微细智。

  次得无量下辨所得初句总余十别。

  如是等一切法界甚微细以广大智皆如实知于法自在示普贤行令诸众生皆悉满足不舍于义不着于法出生平等无碍之智知无碍本不住一切法不坏诸法性如实无染犹若虚空随顺世间起于言说开真实义示寂灭性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离一切着。

  后如是下结能知之德唯就通说于中初标二利满足后不舍下释成满义普贤行满不出二种一证道二化道初离二边显证道满不舍于义此离空边不着于法此离有边故得平等无碍之智言知无碍本即是所证次不住下双照二谛明化道满可知。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生诸劫甚微细智。

  第八知入劫智初标。

  所谓以不可说劫为一念甚微细智以一念为不可说劫甚微细智以阿僧只劫入一劫甚微细智以一劫入阿僧只劫甚微细智以长劫入短劫甚微细智以短劫入长劫甚微细智入有佛劫无佛劫甚微细智知一切劫数甚微细智知一切劫非劫甚微细智一念中见三世一切劫甚微细智。

  次所谓下列。

  如是等一切诸劫甚微细以如来智于一念中皆如实知得诸菩萨圆满行王心入普贤行心离一切分别异道戏论心发大愿无懈息心普见无量世界网无量诸佛充满心于诸佛善根诸菩萨行能闻持心于安慰一切众生广大行闻已不忘心能于一切劫现佛出世心于一一世界尽未来际行不动行无休息心于一切世界中以如来身业充满菩萨身心。

  后如是等下结能知德亦是益相先结后益可知。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成不退转得一切法甚微细智。

  第九知法智初标。

  所谓甚深法甚微细智广大法甚微细智种种法甚微细智庄严法甚微细智一切法无有量甚微细智一切法入一法甚微细智一法入一切法甚微细智一切法入非法甚微细智无法中安立一切法而不相违甚微细智入一切佛法方便无有余甚微细智。

  次所谓下列文有十句义有四重一法体具德二一切入一等明法用即入三入非法等明理事相即亦有无相即以非法有三义一非善法故二非即是无如兔角等三非即是理今是后二次云无法亦即非法晋本名非今译以非通二义故互明之依第二义则法本自无因缘生诸故云安立若依第三则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故不相违四入方便无余是体用善巧(今译等者一非法是不善二是无法今言无法则非不善但有无义无义自有二意依第二义者是上非即无物则法本自无因缘生诸者全是仁王下卷经然有二义一本来自空从缘生故则同第三义若准唯识等从无至有曰生自有还无称灭则法本从无因缘生诸今依第二义异第三亦复彼经须弥巨海俱为灰飏二仪尚殒国有何常生必灭义若依第三者无住即实相异名)。

  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言说所安立法诸微细智与彼同等其智无碍皆如实知得入无边法界心于一一法界深心坚住成无碍行以一切智充满诸根入诸佛智正念方便成就诸佛广大功德遍满法界普入一切诸如来身现诸菩萨所有身业随顺一切世界言词演说于法得一切佛神力所加智慧意业出生无量善巧方便分别诸法萨婆若智。

  后如是下结德可知。

  以无着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出生一切甚微细智。

  第十得总知一切尽无余微细智故晋经十句皆有无余之言文中分四初总标。

  所谓知一切刹甚微细智知一切众生甚微细智知一切法果报甚微细智知一切众生心甚微细智知一切说法时甚微细智知一切法界甚微细智知一切尽虚空界三世甚微细智知一切语言道甚微细智知一切世间行甚微细智知一切出世行甚微细智。

  二所谓下别列即牒前十门名或小变次或不等会意皆同(名或小异者今当会之一刹即第六世界二众生即第二众生趣三一坏法果报即第九法四众生心即第五众生界五一切说法时即第八入劫六法界即第七法界七尽虚空界一切三世亦属第八入劫八语言道即第四菩萨位德位但假名故九世间行即第一世间法十出世间行即第三菩萨行德甚微细十句结于九门故一重明而劫即长时三世即短时耳)。

  乃至知一切如来道一切菩萨道一切众生道甚微细智修菩萨行住普贤道若文若义皆如实知。

  三乃至下结所不说。

  生如影智生如梦智生如幻智生如响智生如化智生如空智生寂灭智生一切法界智生无所依智生一切佛法智。

  四生如影下显知之德亦有通别通从前生别则次第对前十句一外刹是心之影像故今能知刹则知影像二众生想现故云如梦三者果报缘生故如幻四心性寂然缘感成异故云如响五说时如化六即空界七言语本寂八即法界九世间无依十出世间行即是佛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无着无缚解脱心回向不分别若世间若世间法不分别若菩提若菩提萨埵不分别若菩萨行若出离道不分别若佛若一切佛法不分别若调伏众生若不调伏众生不分别若善根若回向不分别若自若他不分别若施物若受施者不分别若菩萨行若等正觉不分别若法若智。

  第二回向实际文有十对初假实对二即人法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三即体用亦名能所梁摄论云于分别依他起性不见所行行及能行道即此义也谓证智能行则出离故第九因果等正觉者约人契法异前菩提三中虽有菩萨行意取所行此约为因故不重也十法即教法教智相对余并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彼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心无着无缚解脱身无着无缚解脱口无着无缚解脱业无着无缚解脱报无着无缚解脱世间无着无缚解脱佛刹无着无缚解脱众生无着无缚解脱法无着无缚解脱智无着无缚解脱。

  第二佛子下总结多门由心无缚令身等皆无缚着也。

  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如三世诸佛为菩萨时所修回向而行回向学过去诸佛回向成未来诸佛回向住现在诸佛回向安住过去诸佛回向道不舍未来诸佛回向道随顺现在诸佛回向道勤修过去诸佛教成就未来诸佛教了知现在诸佛教满足过去诸佛平等成就未来诸佛平等安住现在诸佛平等行过去诸佛境界住未来诸佛境界等现在诸佛境界得三世一切诸佛善根具三世一切诸佛种性住三世一切诸佛所行顺三世一切诸佛境界。

  第三菩萨下行成利益初牒后显显有十句初总余别别中一回向者正起修行二道者常游法径三回向教四平等智五所缘境六功行绝修是佛善根七了见本源成如来性八无碍悲智是佛所行如出现品九无尽体用是分齐境。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九无着无缚解脱心回向。

  第三结名从初广说故有心言。

  菩萨摩诃萨住此回向时一切金刚轮围山所不能坏于一切众生中色相第一无能及者悉能摧破诸魔邪业普现十方一切世界修菩萨行为欲开悟一切众生以善方便说诸佛法得大智慧于诸佛法心无迷惑在在生处若行若住常得值遇不坏眷属三世诸佛所说正法以清净念悉能受持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常不休息无所依着普贤行愿增长具足得一切智施作佛事成就菩萨自在神通。

  第二位果成三种果一现成果于中先自利后为欲下利他二在在下成当得果初自利后尽未来下兼于自他三普贤下明终成果因果无碍。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普于十方无等尊未曾一起轻慢心随其所修功德业亦复恭敬生尊重。

  所修一切诸功德不为自己及他人恒以最上信解心利益众生故回向。

  未尝暂起高慢心亦复不生下劣意如来所有身等业彼悉请问勤修习。

  第二应颂五十一偈分二先颂位行后二位果前中三初三颂所回善根二所修下四十四颂颂回向行三过去下二颂颂行成利益今初云不为自己等者照理大智无私自他同体大悲利益回向。

  所修种种诸善根悉为利益诸含识安住深心广大解回向人尊功德位。

  二颂回向中但颂广大略不颂甚深以遍在广大中故文二初一偈颂普贤自分究竟。

  世间所有无量别种种善巧奇特事粗细广大及甚深靡不修行皆了达。

  世间所有种种身以身平等入其中于此修行得了悟慧门成就无退转。

  世间国土无量种微细广大仰覆别菩萨能以智慧门一毛孔中无不见。

  余颂胜进究竟于中前长行有三一摄法广大德二即入重重德三微细容持德今通颂之但显微细于中分十第一有三偈颂世间微细智。

  众生心行无有量能令平等入一心以智慧门悉开悟于所修行不退转。

  二一偈颂众生趣趣由行别故。

  众生诸根及欲乐上中下品各不同一切甚深难可知随其本性悉能了。

  众生所有种种业上中下品各差别菩萨深入如来力以智慧门普明见。

  三有二偈超颂第五众生界界即根性故。

  不可思议无量劫能令平等入一念如是见已遍十方所行一切清净业。

  过去未来及现在亦知其相各不同而亦不违平等理是则大心明达行。

  世间众生行不同或显或隐无量种菩萨悉知差别相亦知其相皆无相。

  四有三偈颂第三菩萨行德菩萨亦受众生之称神通等行名显三昧等行名隐余义细详。

  十方世界一切佛所现自在神通力广大难可得思议菩萨悉能分别知。

  五十方下二十七偈颂第四位德大用于中三初一总。

  一切世界兜率中自然觉悟人师子功德广大净无等如其体相悉能见。

  或现降神处母胎无量自在大神变成佛说法示灭度普遍世间无暂已。

  人中师子初生时一切胜智悉承奉诸天帝释梵王等靡不恭敬而瞻侍。

  十方一切无有余无量无边法界中无始无末无遐迩示现如来自在力。

  人中尊导现生已游行诸方各七步欲以妙法悟群生是故如来普观察。

  见诸众生沉欲海盲闇愚痴之所覆人中自在现微笑念当救彼三有苦。

  大师子吼出妙音我为世间第一尊应然明净智慧灯灭彼生死愚痴闇。

  人师子王出世时普放无量大光明令诸恶道皆休息永灭世间众苦难。

  或时示现处王宫或现舍家修学道为欲饶益众生故示其如是自在力。

  如来始坐道场时一切大地皆动摇十方世界悉蒙光六趣众生咸离苦。

  震动一切魔宫殿开悟十方众生心昔曾受化及修行皆使了知真实义。

  十方所有诸国土悉入毛孔无有余一切毛孔刹无边于彼普现神通力。

  一切诸佛所开演无量方便皆随悟设诸如来所不说亦能解了勤修习。

  遍满三千大千界一切魔军兴斗诤所作无量种种恶无碍智门能悉灭。

  如来或在诸佛刹或复现处诸天宫或在梵宫而现身菩萨悉见无障碍。

  佛现无量种种身转于清净妙法轮乃至三世一切劫求其边际不可得。

  宝座高广最无等遍满十方无量界种种妙相而庄严佛处其上难思议。

  诸佛子众共围绕尽于法界悉周遍开示菩提无量行一切最胜所由道。

  诸佛随宜所作业无量无边等法界智者能以一方便一切了知无不尽。

  诸佛自在神通力示现一切种种身或现诸趣无量生或现婇女众围绕。

  或于无量诸世界示现出家成佛道乃至最后般涅盘分布其身起塔庙。

  如是种种无边行导师演说佛所住世尊所有大功德誓愿修行悉令尽。

  以彼善根回向时住于如是方便法如是修习菩提行其心毕竟无厌怠。

  次二十三别颂因果八相等。

  如来所有大神通及以无边胜功德乃至世间诸智行一切悉知无不尽。

  如是一切人中主随其所有诸境界于一念中皆了悟而亦不舍菩提行。

  诸佛所有微细行及一切刹种种法于彼悉能随顺知究竟回向到彼岸。

  后三颂能知之德。

  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一念于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六有数下一偈颂第八知劫智。

  十方所有无量刹或有杂染或清净及彼一切诸如来菩萨悉能分别知。

  七一偈颂第六世界智。

  于念念中悉明见不可思议无量劫如是三世无有余具足修治菩萨行。

  于一切心平等入入一切法亦平等尽空佛刹斯亦然彼最胜行悉了知。

  八二偈颂第七法界智。

  出生众生及诸法所有种种诸智慧菩萨神力亦复然如是一切无穷尽。

  九一偈颂第九知法智以法与法界性相互举前分二门义必相通偈居一处。

  诸微细智各差别菩萨尽摄无有余同相异相悉善知如是修行广大行。

  十方无量诸佛刹其中众生各无量趣生族类种种殊住行力已悉能知。

  十有二偈颂一切法智。

  过去未来现在世所有一切诸导师若人知此而回向则与彼佛行平等。

  若人能修此回向则为学佛所行道当得一切佛功德及以一切佛智慧。

  一切世间莫能坏一切所学皆成就常能忆念一切佛常见一切世间灯。

  菩萨胜行不可量诸功德法亦如是已住如来无上行悉知诸佛自在力。

  成益位果二段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一之二

  音释

  翳

  (于计切)。

  狭

  (侯夹切隘也)。

  萨婆若

  (梵语也此云一切智若尔者切)。

  羁

  (坚溪切音鸡系也)。

  萨[埵-┴+山]

  (梵语也此云成众生谓用佛道成就众生也[埵-┴+山]音朵)。

  摧

  (昨回切折也)。

  劣

  (力辍切鄙也)。

  盲闇

  (盲武庚切目无童子也闇乌绀切不明也)。

  斗诤

  (斗都豆切竞也诤侧耕切讼也)。

  厌怠

  (厌于??切足也怠徒耐切情也)。

  飏

  (余亮切风飞物也)。

  殒

  (羽敏切坠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最新文章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贤惟德...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惠迪...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古诗原文[挑错/...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