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结缘网
地藏经结缘网
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主页/ 为人处世/ 文章正文

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

导读:──二十四年十二月在香港大埔墟大光园讲──佛法中修学的道场,向来可有二种:一种是佛世时代的祗园和竹林精舍等,佛常聚集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或百万人俱,在那里谈经说法,坐禅行道,等于现在的丛林。...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香港大埔墟大光园讲──

  佛法中修学的道场,向来可有二种:一种是佛世时代的祗园和竹林精舍等,佛常聚集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或百万人俱,在那里谈经说法,坐禅行道,等于现在的丛林。还有一种是阿兰若,亦作阿兰那,金刚经所谓:‘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是佛赞须菩提尊者能在山林幽深之处,乐修寂静之行。阿兰若译云寂静处,即行者依山林而住,经行静坐,对佛法的理趣,作深细精微的思察,息除妄想攀缘的散心,渐渐引生禅定,由禅定而开发智慧,便见悟到人生宇宙诸法的真理。  我今日到了这在山林中的大光园,感觉得城市中的尘氛和烦嚣,不求其洒脱而自洒脱,动乱的身心,不求其寂静而自寂静,正如入了阿兰若处一样。所以,各位若闻佛法以后,在山林中,对于佛理思维观察,常常体验于日用的生活上,久而久之,就可以调练三业,收摄六根;那末,日常起心动念之间,自然不期然地念念与佛理相应了。  学了佛的人,不论在家和出家,在山林静处做修养的工夫,当然是很要紧的;尤其是住持的僧宝。要想成为真正住持佛教的僧宝,其修学的程序:应该在未出家前,具有普通教育的知识;闻佛法后,发生普通的信解,然后出家受具,修习几年律仪,身心由收摄而驯伏;再进一步对教理作较深切的研究五六年。先作广博的涉猎,后求专精的深入,由此对教理有相当的或深刻的研究;再参访山林中的真修实行者,依止为善知识,从闻慧而起思慧,由思慧而起修慧,根据理解,把身心去体验印证一番。如此,对三学有相当的成就,由解起行,由行证理,才可成为一个真正弘扬佛法的住持僧。我觉得今后要把佛法建立在现代,这种由修养成功的僧材是很需要的,虽然不能完全做到,终要有若干人能修养有成,方可建立今后的佛法。  到了这里,觉得正是适合养成弘扬佛法的僧宝的阿兰若,所以很希望对于修阿兰那行,都能勇猛精进!阿兰那行的原意,是集合极少数人在山林中,做修心养道的工夫,衣食器具都要极其简单,使生活朴实化,清洁化。各个阿兰若处的地址,不宜距离太远,亦不宜太近。同时还需要一个总集合处,大家遇有经教上的不解,或修行上的困难,可会齐一起,请导师指示。但不需要天天听讲,可于十天半月聚会听讲一次,作修学上的互相切磋,行持上的互相砥砺,得益自然很大;而平常则依然分居各处,各自修持。

佛世时代的佛弟子们,有时分住各处各自修持,有时共同集合布萨说戒,就是这种意义。现今大埔墟有这个大光园,实在是很适宜修阿兰那行的。即如上所说阿兰若处所应具备的条件,皆已具足完备,如此处可为总集合处,其他各处为分散净居之处。在经教方面的研究,已有藏经可作参考;在指导师方面,则有海仁法师等。所以各位生活于此地,应生希有难遭之想,恭敬虔诚之心,勇猛精进,求阿兰那行的进步和成就,养成优美的住持佛教的僧众。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